精品长文创作季华夏配资门户
公元前771年,犬戎之乱摧毁了西周的首都镐京,标志着西周的灭亡。周朝王室东迁至洛阳,历史上称之为东周。从周平王的角度来看,这一迁都并非预料之中的选择,而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。然而,早在西周灭亡的三年前,就有一些人已经预见到这一局面,并为王朝的东迁和未来复兴奠定了基础。
一、郑国建国的谋划
这位具有远见的人物正是郑国的奠基者——郑桓公姬友,以及当时的历史学家和时事评论家伯阳父。
姬友是周厉王的幼子、周幽王的叔父,也是周朝三公之一的司徒。周宣王在位时,将他封为郑国君主,统治区域位于今天陕西关中盆地西部,也就是后来犬戎乱境的重灾区。伯阳父则是周王朝的太史,负责记录和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学者,身为太史的他在知识界享有崇高地位。
展开剩余82%公元前774年,周幽王与太子姬宜臼(即后来的周平王)关系紧张,局势动荡。郑桓公察觉到这一危机,便前去拜访伯阳父,询问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变局。伯阳父毫不犹豫地告诉他:“王室衰落后,夷狄必将崛起,不可再待在关中盆地,必须寻求新的立足之地。”他直言不讳地指出,随着周王室的衰弱,曾经被压制的蛮族必定会趁机兴风作浪,因此郑国要远离这些“野蛮人”,寻找新的避风港。
那么,郑国该迁往何处呢?伯阳父认为,不应远离洛阳盆地,也就是新都成周。洛阳的南部有汉阳诸姬和荆蛮楚国,东边是齐鲁、陈宋等传统强国,北边是鲜虞国、卫国及南燕国,西边则是晋虞虢芮等国家。伯阳父认为,这些国家或是王室的血脉亲族,或是老牌反动派,郑桓公的实力尚不足以与这些强国抗衡。
然而,伯阳父并未因此灰心丧气,接着他为郑桓公指出了两个相对脆弱的目标:东虢国和郐国。东虢国位于洛阳盆地东北,控制着战略要地虎牢关;而郐国则位于今日的郑州市。伯阳父分析道,这两个小国虽然位置重要,但其统治者必定会因自大和懒散而失去王室的信任。一旦周王室陷入困境,郑国便能借机吞并这两国。
这番分析打消了郑桓公的疑虑,伯阳父的战略建议确实有其可行性。
二、郑桓公的雄心
然而,郑桓公并不满足于此。从史料来看,姬友是一个有抱负的统治者,他并不希望仅仅为周王室保驾护航,而是希望在王室衰弱的过程中,通过迁都安置和政治布局,迅速崛起。因此,除了寻求避难之地,郑桓公还寄望借此机会扩展自己的势力。
在郑桓公看来,单单在东虢国与郐国之间建立国家固然能享受周王室的庇护,但这片土地的空间极为有限。它的西边是周王室,东边则是殷商余孽所建立的宋国,北边有同宗大国卫国,不仅发展空间受限,而且随时可能被牵制。因此,郑桓公开始寻求更广阔的空间,他又向伯阳父请教南方是否存在机会。
所谓南方,指的是今天湖北的江汉平原。那时的江汉平原并不像今天那样肥沃,大片区域被云梦泽覆盖,荒凉且蛮荒。郑桓公为何要选择这样一个贫瘠的地方,而非天子脚下的洛阳?原因在于湖北地区拥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——青铜。商周时代是青铜器时代,青铜作为祭祀和战争必需的资源,成为了各国争夺的焦点。铜绿山位于今天湖北一带,是重要的铜矿资源产地,为保护这一战略资源,周王室在南阳盆地设置了多个诸侯国,其中以随国为最大。
随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,西边有大洪山,东边是大别山,北边是汉阳诸姬的领地。要想控制随国的铜矿资源,唯一的方式便是从南方的江汉平原进攻,这也正是楚国后来崛起的原因之一。
历史上,楚国曾与随国发生过一次有趣的冲突:楚国攻打随国时,随国声称自己无罪,而楚国的回应则是:“我蛮夷也!”楚国并没有直接指责随国的罪行,而是表达了自己野蛮的本性。这一事件虽被后人诟病为楚国的蛮横,但其实它只是楚国在没有外交手段的情况下,表达其攻打随国的合理性。
当郑桓公提出要进军南方时,伯阳父对其计划提出了强烈的反对。他告诫郑桓公,楚国早已觊觎这一地区,若郑桓公贸然进军,最终只会成为楚国的猎物。
三、太史的良苦用心
尽管伯阳父反复提醒郑桓公,但他依然不甘心于眼前的策略,继续寻找其他可能性。他向伯阳父提议进军谢西九州地区,而这正是申国的核心地带,邻近鄀国。鄀国位于楚国北部,曾是殷商时期的遗族,控制着重要的交通要道,郑桓公计划借此地获得更多的支持。
然而,伯阳父再次予以否定。他指出,鄀国的地理优势太强,周王室都无法消灭这个坐落于秦岭山脉的国家,更何况是郑桓公。
最后,郑桓公不得不承认,伯阳父的预见是准确的。经过深思熟虑,郑桓公最终按伯阳父的建议,选择了将国家建立在虢、郐两国之间,向周王室示好,通过收买这两个国家的国君,最终在郑国建立起了新的首都——新郑。
四、战略布局的成效
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,郑国逐渐崛起,成为东周时期的强国之一。郑庄公继承了父亲的战略规划,在王室的支持下,成功征服了南方的若干小国,并与申国的武姜公主联姻,逐步建立了跨越南阳盆地的战略通道。然而,周桓王为了制衡郑国,开始扶持西虢国,但最终导致周郑两国的矛盾加剧。
随着周王室的衰落,郑国在东周的局势中逐渐崭露头角,成为了与秦、齐、楚、晋并列的五大强国之一。然而,郑国的崛起也引起了周王室的忌惮,最终导致周王室在经历犬戎之乱后彻底丧失了复兴的希望。
文史君说
若当时周郑两国能够同心协力,按照伯阳父的规划,诸姬联盟有可能成为五大强国之一,避免了周王室的衰退,然而历史往往事与愿违,最终,周郑两国的内斗为外部力量的崛起提供了可乘之机,导致了最终的覆灭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